为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于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18、19周集中开展劳动与实践周活动。本次活动覆盖地科院22-24级所有专业学生。







地理科学(师范)与地理科学(乡村教师)专业聚焦师范生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2024级学生开展硬笔、毛笔和粉笔字专项训练,进行规范书写考核,夯实语言文字基础;2023级学生系统参与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实训,学习课件制作与课堂组织方法;2022级学生围绕“明师学堂”系列讲座,聆听名师报告、观摩示范教学,并完成模拟授课展示,强化教学表达能力和教育创新素质,构建面向中学教育岗位的综合教学能力。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聚焦国土空间规划行业发展前沿,围绕GIS在空间规划中的综合应用组织实践任务。学生基于真实国土空间规划项目案例,开展规划调研、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提升对规划体系与政策逻辑的理解。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规划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其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方案设计与展示,增强对城乡空间治理的系统认知,全面提升专业实践与就业适应能力。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GIS平台操作与遥感技术应用为核心,构建多模块实训体系。实践内容涵盖遥感影像处理、空间建模、地理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表达等内容,聚焦实用性与前沿性并重。学生通过真实数据处理任务和情境模拟,提升对核心软件工具的熟练度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解决空间问题的专业逻辑与操作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以工程识图、计量与计价实训为重点,聚焦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涵盖建筑构造识图、工程量计算、清单编制、预算软件操作与案例分析,注重实际项目还原与任务模拟训练。通过操作实践与团队协作,学生深化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流程的理解,提升工程造价分析、项目管控与成本测算能力,为其未来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建设项目管理等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劳动与实践周活动通过丰富多元的实践形式和科学严谨的组织安排,推动学生将课堂知识有效转化为操作技能与综合能力。各实践课程采用技能测试、项目展示、团队评价等多元化考核方式,确保实践过程有组织、成果可评估。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素养和职业认同感,为学院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