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推进教育部“双千计划”,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区域发展需求与学院学科优势,决定开设“无人机技术与应用”微专业。本专业聚焦国家急需的低空经济与智慧社会建设,面向全校学生,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
一、微专业简介
随着无人机在航拍摄影、测绘制图、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安防监控、文旅展演、城市规划与建设、资源普查与调查等领域的快速普及,低空经济迎来高速发展,各行业对兼具“操控能力+技术素养+应用场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迅速增长,人才缺口巨大。
本微专业依托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科优势,融合地理学、电子工程、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资源,携手区域无人机行业头部企业,共建“理论学习—实操训练—行业应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可在学习期间获得针对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及相关职业资格的系统辅导与模拟训练,在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双重支持下,大幅提升考试竞争力。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无人机核心技能,还将在行业认证、项目经验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全面受益,成为低空经济和智慧产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1.掌握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组装、故障诊断与维护等核心技能,熟练操作多旋翼、固定翼等主流机型。
2.具备航拍测绘、农业植保、电力巡检、资源普查调查、安防等场景的实战能力,熟悉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技术等低空行业技术应用。
3.通过学习民航法规、空域管理政策及飞行安全规范,确保无人机作业合法合规。
4.通过校企联合项目开展实训与资格认证,培养工程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从事无人机研发、运维、行业解决方案设计等岗位奠定基础。
三、招生对象及计划
招生对象:大二、大三本科生。
招生计划:50人。
四、学制、学分与证书
学制:1年,最长不超过2年。
学分:共10学分,课程5门。学生若已在校内修读过相近或同类课程,可个人提出申请并经学院审核认定后,予以学分抵认。
证书:修满10学分且成绩合格者,由学校颁发无人机技术与应用微专业证书。
五、课程设置

六、师资力量与条件保障
校内师资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涵盖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与电子工程等领域。依托我校淮安市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以及十余家企事业单位生产实习基地,教学团队具备无人机应用相关科研与教学经验,并邀请5名左右无人机行业企业工程师参与实践教学,紧密接轨行业需求,为无人机技术与操控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七、教学安排
上课时间:根据学生和师资实际课务安排加以统筹灵活确定,避免与主修课程发生冲突。
教学方式:本微专业独立开班,采用理论讲授+模拟飞行+实机操作+行业项目实践方式授课。
考核方式:课堂学习、模拟考核、项目实操、结业考察相结合,突出实践导向。
八、学费标准
学费标准参照《淮阴师范学院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淮阴师范学院微专业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等要求,按照80元/学分缴纳费用,学生按学年缴纳微专业学费。
缴费方式:通过微信“淮阴师范学院财务处”公众号缴纳。
九、报名方式
报名网址:教务系统 → 报名申请 → 辅修报名(系统链接:http://202.195.113.107/xtgl/login_slogin.html)。
报名时间:2025年9月15至9月30日,具体信息详见学校《关于开展2025年校级微专业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等通知文件。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 夏老师
联系电话:0517-83525119
无人机技术与应用微专业QQ群: 779123289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025年9月17日